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课程建设 > 正文

《生态学》教学大纲

作者:    编辑:葵婕    来源:    日期:2024-04-14 20:35    点击:


生物科学专业

《生态学》

课程教学大纲

院:

生物与制药学院

编制人:

张克处

审核人:

贝永建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适用年级:

2022

202376

《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生态学

课程代码:

ZBB101067

开课单位:

生物与制药学院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师范类)

执行对象:

从2022级开始

开设学期:

2023-2024第2学期

学分/学时

2.5/40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或普通生物学

选用教材:

《基础生态学》,牛翠娟,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定依据:

玉林师范学院2022版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纲执笔人:

张克处

大纲审核人:

贝永建

一、课程简介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是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生态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必选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描述

本课程支撑专业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8。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安全;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准确理解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自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毕业要求 1 师德规范】

目标2:能阐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习得生态学基本技能,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

目标3:学会观察、描述生态现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生态学研究方法和结果;掌握生态学调查的一般方法,根据不同的目标收集生态学数据,能设计调查方案。【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

目标4:能运用生态学基本思想、方法和理论知识阐释日常生活中的生态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及分析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计算生态学常规指标(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并将结果可视化。【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目标5:认识生态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根据中学生物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锻炼并提升教学能力。【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目标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建立明确的小组学习目标,愿意分工协作、商讨教学实践等话题,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发展团队协作能力。【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H/M/L)

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安全;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准确理解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自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1.1[理想信念] 能够正确阐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四个认同”的内涵与要求,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教育实践中获得基本的体验,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问题,立足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L)

课程目标2

能阐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习得生态学基本技能,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1[学科知识] 理解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其发展历史、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系统习得归纳与概况、演绎与推理、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基本技能,构建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H)

课程目标3

学会观察、描述生态现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生态学研究方法和结果;掌握生态学调查的一般方法,根据不同的目标收集生态学数据,能设计调查方案。

3.2[专业能力] 掌握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推理等生物学专业的基本方法,运用其进行基本生物学实验研究设计,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等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理解“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将之有效地贯彻在教学实践中。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H)

课程目标4

能运用生态学基本思想、方法和理论知识阐释日常生活中的生态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及分析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计算生态学常规指标(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并将结果可视化。

3.3[实践应用] 掌握数学、化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数学、化学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解决生物教育教学和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M)

课程目标5

认识生态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根据中学生物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锻炼并提升教学能力;能利用网络获取、处理生态学相关教学资源。

4.2[教学技能] “三字一话”基本功扎实,具备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现代教育的基本技能,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课堂总结等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以及利用网络获取、处理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L)

课程目标6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建立明确的小组学习目标,愿意分工协作、商讨教学实践等话题,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发展团队协作能力。

8.1[团队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群体学习中的内涵与,各要素功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野外实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深入体验观摩互助、合作研究、小组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M)

(注:H表示高支撑;M表示中支撑;L表示低支撑)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

课程目标1、2

重点:

1.生态学的定义;

2.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3.生态学巩固时期形成的植物生 态学派及各派的代表人物和特点。

难点:

1.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2.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2

2.生态学发展简史

课程目标1、2、3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课程目标2、3、5

4.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课程目标1、2、3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课程目标2、3、5

2

生物与环境

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因子分类

课程目标1、2、3、4

重点:

1.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的类型; 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 德的耐受性定律;

4.光质、光强和光周期对生物的 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5.贝格曼规律和阿伦定律;

6.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7.陆生植物对水的适应性差异。 难点:

1.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 和耐受性定律的区别;

2.地球上光、温、水资源的分布;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直观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读书指导法

小组合作学习

4

2.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1)生态因子的概念和类型

(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课程目标2、3、6

3.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 适应

(1)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 适应

(2)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 的适应

课程目标1、 2、3、4、5、6



(3)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 适应

(4)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 的适应


3.水生生物与水的关系;

4.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3

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

课程目标2、3

重点:

1.种群的基本特征参数;

2.rK 自然选择理论;

3.年龄金字塔、生命表和存活曲 线的类型;

4.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5.种群分布型及其检验;

6.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和-3/2自疏 法则;

7.高斯假说和Lotka-Volterra模 型。

难点:

1.R-、C-和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 (三角形模型) ;

2.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应用;

3.几种种群增长模型的区别及应 用;

4.种群动态调节机制;

5.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 的四种可能结果及其条件;

6.生态位理论。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直观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读书指导法

小组合作学习

6

2.种群生活史

(1)生活史概述

(2)繁殖格局

(3)繁殖策略

(4)性选择

课程目标2、3

3.种群动态

(1)种群密度

(2)种群统计学

(3)种群的增长模型

(4)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课程目标1、2、3、4、5

4.种群的空间格局

(1)分布类型

(2)分布型的检验

课程目标2、3、4

5.种群调节

(1)种群调节的概念

(2)种群动态调节机制

课程目标2

6.种内与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

(2)种间关系

课程目标1、 2、3、4、5

4

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概念

(1)群落的定义

(2)群落的基本特征

课程目标2、 3、5

重点:

1.群落的基本特征;

2.群落成员型;

3.种的个体数量指标及其计算;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直观教学法

12

2.群落的种类组成

(1)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2)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3)物种多样性

(4)种间关联

课程目标2、3、4、5

4.种的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 的计算;

5.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6.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7.群落演替类型;

8.演替顶级学说;

9.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

10.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难点:

1.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及解 释;

2.2×2列联表及种间关联系数的 计算及解释;

3.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在理论 和实践上的意义;

4.群落演替与群落内部动态之间 的区别与联系;

5.经典的演替观和个体论演替观 的区别;

6.群落演替中物种替代机制的三 种理论;

7.植物群落分类单位及命名。

案例教学法

读书指导法

小组合作学习

3.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结构单元

(2)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3)群落的垂直结构

(4)群落的水平结构

(5)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课程目标2、 3、4、5

4.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课程目标1、2、3、4

5.生物群落的动态

(1)群落变化类型

(2)群落演替类型

(3)演替顶级学说

(4)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

(5)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课程目标1、 2、3、4、5

6.生物群落的分类

(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

(2)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和 系统

课程目标1、 2、3、4

5

生态系统生态 学

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营养级

(5)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 平衡

课程目标1、 2、3、4、5、6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的类型; 3.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 (量)、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区 别;

4.次级生产过程的普适模型;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直观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读书指导法小

组合作学习

12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信息 流

(1)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2)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

课程目标2、2、3、4、5

5.影响生态系统分解过程的主要 因素;

6.林德曼效率;

7.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及能流特 点;

8.库与库流通模式及周转率和周 转时间的计算;

9.全球水循环、碳循环、磷循环 的基本过程;

10.生态系统中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的特点及危害;

11.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12.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 林的群落特征;

13.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危害与防 治对策。

难点: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2.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测 定方法;

3.各种能流参数及生态效率的计 算;

4.我国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5.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 地带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6.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与保护问 题。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物质循环的模式

(3)物质循环的特点

(4)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课程目标1、 2、3、4、5、6

4.陆地生态系统

(1)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 素

(2)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 局

(3)陆地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格 局

(4)森林生态系统

(5)草原生态系统

(6)荒漠生态系统

课程目标1、 2、3、4、5、6

5.水域生态系统

(1)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2)淡水生态系统

(3)湿地生态系统

(4)海洋生态系统

课程目标1、 2、3、4、5、6

6

应用生态学

1.全球变化生态学

(1)全球变化概述

(2)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课程目标1、 2、3、4、5、6

重点:

1.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和负面效 应;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策 略;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原 则;

4.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 素及对策;

5.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研 究方法。

难点:

1.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可 持续发展的内涵;

2.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性;

3.全球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研究 内容和研究方法;

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进展及前 景。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直观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读书指导法

小组合作学习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构建起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完整的生态学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科学的学科观与科技观。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或视频,直观展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各类生态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生态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态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几个层次上的生态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期初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自选相应的课外教学研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查阅搜集文献资料,开展教学设计研究,制作教学课件(PPT),小组试讲、交流和讨论,课堂教学汇报和评价等,锻炼并提升教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学科育人意识,自觉倡导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5.讨论法:在各章节学习中,通过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软件,通过课堂提问,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整课堂讲解内容。

6.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和教材自学内容,利用生态学相关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并围绕课程目标设计选题撰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及论文写作的能力。

7.练习法:通过线上、线下,课前、课中和课后适当的练习、测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

考核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水平,家国情怀、社会责任

1、2、3、4、5、 6

10%

课堂表现

教学实践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2

1.生态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水平、综合分析与运用 能力

(1)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 律

(2)贝格曼规律和阿伦定律

(3)rK 自然选择理论和三角形模型

(4)种群的增长模型

(5)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和-3/2自疏法则

(6)高斯假说和Lotka-Volterra模型

(7)种群动态调节机制

(8)生态位理论

(9)演替顶级学说

(10)两种不同的演替观和群落演替中物种替 代机制的三种理论

(11)次级生产过程的普适模型

(12)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13)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1、2、3、4、5、 6

25%

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

教学实践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

2.生态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1)生态因子的类型及作用的一般特征

(2)各类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3)动植物的扩散及其生物学与生态学意义

(4)年龄金字塔、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类型

(5)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6)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群落成员型

(7)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8)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9)群落演替类型和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

(10)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和系统

(1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12)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的类型

(13)影响生态系统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

(14)林德曼效率

(15)全球水循环、碳循环、磷循环的基本过 程

(16)生态系统中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特点及 危害

(17)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18)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 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的群落特征

(19)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功能

(20)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防治对策

(21)湿地的主要类型、功能

(22)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和负面效应

(2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策略

(2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25)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26)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及生态 文明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7)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3、4、5、 6

25%

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

教学实践

课程论文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4

3.生态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1)有效积温法则在预报预测害虫中的应用

(2)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与最大持续产量的确定

(3)种群分布型的检验

(4)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应用

(5)群落调查分析技术(样方设计、种的个体 数量指标及其计算、种的综合数量指标——重 要值的计算)

(6)2×2列联表及种间关联系数的计算及解释

(7)生态系统中库与库流通模式及周转率和周 转时间的计算与应用

(8)生态系统中各种能流参数及生态效率的计 算与应用

1、2、3、4、5、 6

5%

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

教学实践

课程论文

期末考试

4.生态学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的体会情况 (1)生态学发展简史

(2)生态学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3)生态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1、2、3、4、5、 6

5%

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

教学实践

期末考试

5.生态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

1、2、3、4、5、 6

5%

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

教学实践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5

归纳、整理,课堂语言和教态、板书、讲解效果和PPT制作等

2、3、4、5、6

10%

课堂表现

教学实践

课程目标6

小组合作、沟通、讨论,团队协作精神,对小组教学研究课题的贡献度。

2、3、4、5、6

15%

课堂表现

教学实践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100%)= 课堂表现(25%)+ 课后作业(25%)+ 课程论文(25%)+ 教学实践(25%)

(1)课堂表现(25%) :包括随堂测试和课堂讨论两部分。随堂测试成绩通过雨课堂或 其他智慧教学工具线上答题情况评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课 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讨论要求每生课堂讨论发言或提问至少1次,根据学生阐明知识的情况及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后作业(25%) :围绕课程学习目标进行作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课程论文(25%) :围绕课程目标及考核内容设计选题,考查学生对生态学有关议题, 如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生态、生态工程等生态学前沿领域及热点问题的敏感性、把握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以及搜集资料、归纳整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实践(25%) :学期初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4-5人/组),每个小组根据 本课程内容和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的生态学内容,自选教学研究课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查阅搜集资料,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开展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PPT)、小组试讲、交流和讨论,完成教学课题研究。课堂上每个小组实施教学,然后开展教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教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有机融入生态文明思想、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的意识与能力。由小组成员互评团队协作,由学生组成的评定小组和教师分别评价学生的教学能力,各占50%。

2.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以闭卷的方式进行。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题型。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3.总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总成绩(100%)= 平时成绩 ×(40%)+期末成绩 ×(60%)。

五、参考资料

实验指导书:

《基础生态学》(第3版),牛翠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第3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

生态学(第5版).Robert E.Ricklefs.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生态学学习指导.庄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植物生态学(第2版).杨允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生态学(第5版).Manuel C.Molles Jr.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生态学实验与实习(第3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基础生态学(第3版).牛翠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生态学(第2版).林育真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2015年.

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付必谦主编.科学出版社, 2015年.

现代生态学讲座(I):若干生态学前沿问题.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生态学—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第4版).李博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

生态学基础(第5版).陆健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课程资源

1.课程教学建立QQ群或借助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进度计划、讲义、课 件、练习题、参考文献、视频资料、生态学相关研究成果与进展等课程资源发送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师生教学互动。

2.主要网络资源如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IMU-1206705802(内蒙古大学生态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AFU-1002041002(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YNU-1207543806(云南大学普通生态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2533003(北京师范大学恢复生态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UDAN-1460614162(复旦大学景观生态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cnu-1207053818(华南师范大学生态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AFU-1206499803(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研究方法MOOC)

http://www.biodiv.gov.cn/ (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

http://www.nsii.org.cn/swbioinfo(中国西南生物多样性信息化平台)

https://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网_全国生态环境信息平台)

http://www.mee.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六、课程学习建议

生态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特点是知识贴近生活、考验动手能力;操作易上手、钻研有深度。比如在各类脊椎动物的解剖中,没位同学都能很快完成操作。脊椎动物繁多,在学会使用检索表后,若想深入研究,需要在生活实际中多观察、验证、实践。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拿出热情、积极主动、饶有兴趣的开展本课程的学习,方可培养相应的动手能力,为学好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上课前,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实验主要内容,标注难以理解的重难点,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课堂上,教师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参与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有效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下课后,学生按时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积极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学生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强化自己的薄弱知识,不断进步。例如,利用重庆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网页,可以获取动物学大纲、讲义、课件、单元自测题、模拟练习题、视频资料、教学研究成果等课程资源,指导动物学实验课程;利用在线慕课:中国大学MOOC(动物学)等。

  •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775-2757463
  • 邮箱地址:ylsfxywcxy@ylu.edu.cn
  • 地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东1303号(邮编537000)
  • 生药媒体


公众号

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 版权所有 © 2024